其次,是未来股利与未来会计盈余链。影响未来股利的因素很多,然而在影响未来股利的众多因素中,未来会计盈余是影响未来股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学者认为,未来会计盈余是未来股利支付能力的指示器。有关经验证据显示,盈余变动和股利变动是相互关联的(leftwich and zmijewski,1994)。因此,一般情况下,未来会计盈余与未来股利之间是具有相关性的。最普通也是最简单的假设之一是未来会计盈余与未来股利是通过一个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股利支付比率联结起来的,虽然未来股利与企业所采用的股利支付政策有很大关系,但是不管企业采用何种股利支付政策,未来会计盈余与未来股利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是毋庸置疑的。
计价模型观的建立应归功于奥尔森(ohson,1995)和费尔萨姆与奥尔森(fehham and ohlson,1995)的模型。该模型是从一对简单的会计关系――净剩余关系(简称csr)出发,来推导财务报表的重要属性。净剩余关系界定了权益的期末账面价值一定等于期初的账面价值加上会计盈余减股利。从这种关系出发,费尔萨姆与奥尔森(f――o)推导了把权益的市场价值与会计盈余的账面价值联系起来的表达式。
有关研究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问题,信息观和计价模型观是两种最基本的理论。在这两种理论下,对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验证,长期以来都是以历史成本会计数据为输入参量的。因此,如果历史成本会计信息本身具有局限性的话,则在这两种理论下对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时就不会得出让人十分满意的结论。不幸的是,在很多情况下事实的确如此。美国会计学家列弗(lev,1989)就会计盈余在证券市场的有用性问题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总结性文章,该文对1970――1989年这二十年里在美国三大杂志上发表的所有有关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研究的结论进行了总结性分析,结果得出了一个令世人震惊的结论,即对于窄表现期(2-3天)的研究来说,会计盈余对于证券价格变动的解释力只有2-5%,而对于较宽(一个季度)和很宽(最长为两年)的表现期的研究来说,会计盈余对证券价格的解释力也只有4-7%.列弗认为,会计盈余对证券价格的解释力之所以这样低的原因在于会计盈余的低质量。列弗的结论引发了人们对会计盈余低质量原因的探讨,例如,collins,kothari,shanken and sloan(1994)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会计盈余低质量的原因在于信息观下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计算的会计盈余的时效性较差。
[3] ball,r.j.and p.brown,1968,an empirical evalum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utumn),159-178.
[4] feltham,g.and j.ohlson,1995.valuation and clean surplus accounting for operating and financial activitie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sprins),689-731.
[5] barth,m.,1991.relative measurement errors among alternative pension asset and liability measures.accouting review (july),433――463.
[6] bernard,v.l.,1995.the feltham-ohlson framework:implications for empiricist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1:73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