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

文秘

本类阅读TOP10

·研究秘书学要与领导科学相结合
·浅议如何加强秘书人员的职业素养建设
·如何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
·认识秘书现象 把握秘书概念
·论秘书意识与气质的修养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秘书工作
·秘书学理论的起点与"珠峰"--简述"秘书"的定义
·办公自动化与政府管理的创新
·试论秘书学科概念体系的研究
·关于秘书理论建设的思考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CPA行业管理学
战略竞争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经济学
中国经济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企业文化
文化类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美学
音乐影视
艺术理论社会学
伦理道德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农村研究
教育学历史学
教育学国学
理工科理科相关
统计学物理学
工业设计交通
土建水利学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通信学
化工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
文学外国语
人物研究哲学
哲学相关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逻辑学
政治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法律行政法
法学理论司法制度
经济法民法
医学医学
临床医学药学
其他文秘
公务员考试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教育教学
认识秘书现象 把握秘书概念

作者:未知 来源: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认识秘书现象 把握秘书概念 


   一、秘书现象和秘书现象的社会定位 

  秘书和秘书工作,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秘书学的研究,不应从历史上什么时候出现秘书职务开始,而应当从为什么会出现"秘书"这一本原开始。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从五千多年前用兽骨占卜问神,到商朝甲骨卜问后刻写卜辞,体现了人在为权力服务中总结文字经验和发挥文字作用的本领,以文字为工具的社会服务随之寻偶。向当事人释解占卜凶吉,记录生产技术,记载个人秘密,提出某种建议,充当传递信使等秘书现象不断出现。这些现象的抽象,就是孕育"秘书"含义的本原。 

  秘书现象的应用价值,首先被氏族公社末期的贵族统治者所认识。他们对秘书现象进行了政治性和归属性的改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围核机制"被模拟和扩散。表现为"核"的模拟和"围"的扩散。 

  这样,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了一幅图景。在社会前进的脚步中,以"围核机制"为特征的秘书现象不断地以一定的存在形态被凝固在社会各个系统、各个环节的枢纽之中。凝固点上的人就成为秘书现象的人格化身,成为"秘书人"。他们被称之为"秘书"或类似的称谓,实现了秘书现象的社会定位。这就充分说明,"秘书"是由秘书现象分离和衍变而派生出来的,它是一种符合社会管理发展需要的分工。 

  由于社会各个系统、各个环节的枢纽是个庞大的网络,因此在网络中无数点上定位的"秘书",存在着社会属性、"凝固"形态和活动方式多元化的特征。事实正是这样,当今世界"秘书"的定位有官方的、民间的;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专业的;集团的、个人的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秘书现象,秘书现象孕育和分娩了秘书人,秘书人承担了秘书现象的兼容升华和围核指向,满足了社会定位的需要;同时,社会对秘书现象及其"围核机制"的功能性选择,还在不断发展和扩新,呼唤出现新的"秘书"定位。这就是秘书现象和秘书定位历史发展的模型。 

  这模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秘书史,就是在这样丰富多彩的秘书现象动态发展中记载的。 

  二、从秘书现象看秘书概念 

  对秘书现象产生和演化,以及秘书职司起源和变迁的粗略勾勒,有可能为我们解释秘书概念找到了一把钥匙。 

  首先,秘书现象产生--发展--分离--再发展--再分离的演进规律,表明了它既有广义的扩展性,又有狭义的规定性。 

  其次,秘书现象分离后的社会定位的围核化,社会定位历史发展的多元化,表明"秘书"在人格化意义上既有绝对确定性和连续性,又有相对确定性和间断性。 

  这些,都给我们提示了秘书概念在职业化或人格意义上的外延的多维。 

  迄今为止,我们之所以未能对"秘书"定义达成共识,正是反映了对这一概念丰富内涵和多维外延把握的偏颇。人们从各自对秘书标准概念的想定出发,从各自对秘书实践的体验出发,从各自不同侧面的理解出发,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现在,我们分析了秘书现象演进规律及其社会定位所各自表现的两重性,就容易把握"秘书"这一概念了。尽管在人类认识视野中,"秘书"可能属于使用模糊集合来表述的一种概念,然而秘书现象的两重性,揭示了"秘书"这一概念,包含着本原概念和与本原概念直接相关的人文概念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复合体。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一元性的简称,是困难的,也是不科学的。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真谛"。正如"翻译"一词,既指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的现象,也指从事此项工作的专职人员。这是两个互为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概念。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所谓"秘书",从本原意义说,是人类一种特有文化现象即秘书现象在社会的反映。这属于秘书学研究的课题。从现实生活对"秘书"的人文理解上,可以表述为:秘书是在社会确定的对应从属范围内,为特定负责对象主导性事务的权力和责任,进行以日常协理为主的知识性服务的一类职司人员。 

  三、对秘书概念若干问题的正确把握 

  推敲秘书概念,不是导向学究式的思辨,而是为了反映本质,指导实践。所以,需要对秘书含义有个正确的把握。 

  众所周知,概念是人们对事物及其特有属性认识的反映。作为完整含义上的秘书人,应当由主体条件、作用对象的客体条件及作用指向实质内容三部分构成。 

  第一,主体条件。就是秘书资格,他必须是秘书现象的能力人。

  第二,作用对象的客体条件。主体条件还不是秘书概念的主要成份,因为不具备条件者固然不能妄任秘书,具备条件者也不能都当秘书。 

  第三,作用指向的实质内容。笔者在表述中把秘书服务对象的"主导性事务的权力和责任"作为秘书作用指向的实质内容,这是基于时代进步对秘书概念认识深化而提出来的。 

  秘书工作"三服务",核心是秘书对领导的服务。 

  对秘书作用指向实质内容的误解之一是把秘书为领导服务,扭曲成对领导的人身依附和人身服务,导入了误区。外界常把秘书视为领导的侍从,而秘书圈内个别人也把围着领导转、伺候好领导作为指向的主要内容。这就歪曲了秘书的社会属性。 

  对秘书作用指向实质内容的误解之二是把秘书为领导服务只理解为权力运行意义上的"领导工作"服务。于是引出秘书能否参与领导决策、如何补偿管理等讨论,总之注意力比较集中于如何为"权力运行"优化服务的范畴。这种认识,当然应予肯定。但值得指出的是,秘书除为领导权力运行服务外,还应重视为他的责任服务。领导工作,包括权力和责任、权利和义务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秘书为领导权力运行服务,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特征。但领导的责任和义务,则在不同社会制度有不同的规范。写上秘书为领导的权力和责任服务这句话,实际上就点出了秘书的社会本质属性。它表示了秘书作用指向服务对象和服务实质内容的时代性和阶级性的有机统一。在努力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今天,指出这一点,不仅对以党政军系统为主体的秘书队伍有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其他各种成分的秘书人员也同样有指导意义。因为它体现了秘书为领导服务和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一致性,秘书对领导负责和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这有利于清除权本位、官本位的封建残余意识、推进民主建设;有利于增强秘书对领导履行责任和义务方面的自觉性;有利于反腐纠风、勤政倡廉。 

作者:董信泰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